近日,话题#学校承诺考上985奖30万元未兑现被起诉#引发热议。
湖北十堰某高中为吸引生源,于2019年4月在该校公众号上对外发布招生简章,其中写明“高考考入985、211、‘双一流"高校的,学校给予5-30万元奖励”。
2022年6月,该校学生小王考入“985工程”大学,小王要求该中学支付奖励未果,故提起诉讼。
(资料图片)
法院判决中学赔偿5万元奖励款
法院经审理认为,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、变更、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,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。该中学发布招生简章,此行为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,属于要约邀请。小王被该中学录取,双方合同成立。小王被“985工程”大学录取,根据该中学的招生简章,小王符合招生简章约定奖励对象,小王主张该中学给付奖金的要求法院予以支持。
关于给付金额,法院认为该中学发布招生简章确定奖励承诺,是对学生进行奖励的赠与行为,但该学生考上大学除了自身努力外,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,故综合全案考量,判决该中学支付小王5万元奖励款。
本案中,学校为了抢夺生源而对学生及家长开出的丰厚条件具有法律效力,学校应当忠实履行,否则,受损的不仅是学校的声誉,更重要的是,给千千万万学生树立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坏榜样。对学校而言,生源的竞争也不能光凭经济实力,更要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,正所谓身教大于言教,对教书育人的学校来说,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好的典范。
网友:学校没教好最重要的一课。
“重奖”招生何时休
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教书育人的学校,更应该以身作则。招生时作出的承诺,当然应该兑现。
对于这桩违约事件,公众大多关注学校何以如此不讲信誉,甚至直接谴责为“黑心学校”。但透过这起闹剧,“重奖”式招生是否违规更值得关注。
优质生源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前提,为了招到好学生,学校当然会不惜使出浑身解数。正常的生源竞争并无不可,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学校苦练内功力争在竞争中取胜。但问题是,现实中的生源竞争往往有异化之虞,本来应该拼实力、拼管理、拼师资,却变成了拼各种承诺。于是乎,一些财务机制相对自由的民办学校就祭出了“重奖”招生的大招。
表面上看起来,学校的“重奖”让学生和家长受益。实则不然。简而言之,“重奖”式招生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。
或许,有人会把“重奖”式招生与国外一些高校高额奖学金相提并论。但两者其实完全不同。有能力的高校在选拔心仪的人才时,发放一定的奖励,不仅无可厚非,而且还能给予家境一般的孩子以极大助力,可谓善莫大焉。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招生,首先应该考虑到教育公平问题。倘若任由民办学校通过“重奖”的方式“掐尖”,不仅直接扰乱招生秩序,还会加剧超级中学现象,严重破坏教育均衡发展。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,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家长和学生。
令人遗憾的是,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民办中学的招生,目前只能以是否存在跨区域招生进行限制。换言之,如果民办中学是在规定范围内招生,要不要“重奖”,基本上是“家务事”,很难干预。
身教大于言教,对教书育人的学校来说,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。不兑现高考奖励承诺被法院批言而无信,并判决支付5万元奖励款,可谓咎由自取。正常的生源竞争,不能光凭经济实力,更要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。如何规范招生,让学校通过合理的方式赢取生源,更值得引发全社会的思考。